全年新基金发行3.16万亿份!
2020年的结构性牛市将公募基金行业彻底“引爆”,公募业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速度。这不仅创下了新基金发行的年度新高,更是上一年度新高——2019年的两倍还多。
这一现象在业内人士看来,A股市场的“成长牛”是新基发行火爆的直接推动力,而不少投资者也携带“增量资金”纷纷涌入这一市场。“炒了一年股,发现指数涨了却没赚到钱,不如基金赚得多,还是得买基金!”盘点2020年投资收益的时候,投资者们类似这样的吐槽比比皆是。
2019-2020年基金的赚钱效应,为公募行业扩容“添砖加瓦”;同时,公募基金不遗余力地推明星基金经理发行新基金,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百亿爆款基金神话。
但在火爆的新基发行背后,公募行业是否为“更上一层楼”的行业管理规模做好了足够准备,以及新入场投资者如何去应对可能发生的市场波动风险,仍然埋藏着不确定性。
正如,在3万亿的2020年新发基金中,超过6成是权益基金所贡献的。权益产品催热新发基金市场的同时,基民们的狂热也引发了市场新的担忧。包括基金规模扩张得快,其未来是否缩水也快?
面对这一切,即将步入规模新台阶的公募行业也充满着未知数。
百亿爆款基金频出
Wind数据统计显示,以基金成立日计算,2020年全年新成立基金数量达1432只,合计发行份额超过3.16万亿份。
与此同时,在2020年共计发行的1400多只新基金中,首募规模达百亿元的新基金则多达40只,合计募资规模超6100亿元,在新基金发行总规模占比已超两成,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权益投资能力较强的基金公司异军突起。
其中,南方成长先锋以321亿元募集规模排名第一,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鹏华匠心精选等基金的首募规模均超290亿元。
2021年投资者热情依然没有熄火,自1月4日至1月14日的9个交易日内,公募基金发行的总规模近3000亿。
从仅9个交易日募集的百亿基金看,截至1月14日,今年以来就诞生了7只百亿爆款基金,首募规模超过50亿元的基金亦达到15只。
例如,仅1月11日当天,便有27只新基金发行,而南方阿尔法、富国价值创造、工银瑞信圆丰三年持有、易方达战略新兴产业和博时汇兴回报等基金均公告“一日售罄”,提前结束了募集。
此外,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仅2021年1月便有共有85只新基金启动发行,权益类基金占比较高。其中有15只股票型基金、61只混合型基金(其中偏股型基金43只)。
症灶:3万亿的狂热隐忧
这样的发行节奏,不禁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叹,公募基金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
而这显然与该年A股市场的结构性行情和高活跃度密切相关。
以创业板为例,创业板指2020年全年累计上涨64.96%,仅次于2015年的牛市时期,而成交额则高达46.52万亿元,为成交活跃度最高的一年。
无独有偶,中小板指2020年全年成交额亦达到49.97万亿元,超过2015年,成为成交额最高的一年。
“新发基金的火热往往都是行情催动的,投资者会更有热情的参与权益市场的投资。”一位基金销售人士表示。
从新发基金的比例看来,也的确是权益基金做出了主要贡献。
记者统计Wind数据发现,代表权益类基金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两类产品的合计占比为64.22%。
这意味着,在3万亿的2020年新发基金中,超过6成是权益基金所贡献的。
但在权益产品催热新发基金市场的同时,基民们的狂热也引发了市场新的担忧。
首先,是公募基金在投研风格上的一致性“抱团行为”。在一些预期明确的白马股和成长股中,大量公募基金的选择了相似的行业龙头作为重仓股,而这些行为也导致相关标的的估值持续走高。“因为公募在当下更加相信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以及龙头公司护城河的不断提高。所以公募基金出现了抱团行为,这也是资本市场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北京一家公募机构分析人士表示,“但一些成长股的未来增长预期的确存在被透支的情况,而且整个权益基金的风险集中度也会越来越高。”
其次,是基金公司在行情大好下的发行冲动,容易给新入场的基金投资者带来风险。“基金公司总是在行情好的时候猛发产品,但实际上通常这种情况下市场也比较狂热,容易给刚接触市场的人带来风险。”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大型公募人士表示,“一些渠道为了赚取佣金也在鼓励投资者赎旧买新,也导致基金投资者成本的提高。”
最后,当下公募行业的管理能力,如何与未来可能不断扩大的管理规模相匹配,也成为当下更多机构正在面临的考验。“很多爆款基金的出现,导致过去管几十亿的基金经理一下管上百亿,甚至几百亿,这个变化是很明显的。”上述大型公募人士坦言,“因为不同规模决定了不同的策略,而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规模是越来越大了,基金公司也越来越赚钱,但是基民赚钱了么,没有人知道。”“而且很多基金规模扩张速度也非常快,未来是不是又有可能缩水,也是当下行业需要思考的。”该人士坦言。
解药:投教还是投顾?
在新发基金频频超规模募集的背后,基民更多选择在交投活跃度较高的市场高位入场并承担更大风险,而公募机构也更乐此不疲的选择这一时点大量发行新产品,始终是公募市场20多年来无法和解的一种矛盾。
一种声音认为,是基金投资者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基民面对狂热市场行情无法理性判断入场时机。“因为基金投资、权益市场投资大多还是口口相传,有了财富效应才会吸引更多的人蜂拥而入,而基金公司为了规模肯定也会趁这个时间大举发行新产品。”北京一家券商基金产品分析人士表示,“但这种正反馈环现象,不但给基民带来风险,本身也加剧了市场波动,这背后和投资者教育的缺失有关。”
在该基金产品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国内缺乏投资理财类基础教育,导致不少投资者在面对基金等理财产品时陷入了“选择的盲从”。
“其实无论是基金,还是早年的P2P,都和国内投资理财方面的教育缺失有关,大众缺乏科学的理财知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盲从的现象。”上述产品分析人士指出。
事实上,全市场投教工作缺位的问题也受到了监管层的重视。
例如去年底,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福建省举办的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培训会上表示,证监会党委高度重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投资者是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根基,他们的理念、行为、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功能发挥。”阎庆民指出,“实现投资者教育的‘抓早抓小’,有利于从源头上为资本市场培育理性投资者,提高他们对市场的认同、理解和包容,理性参与市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利于帮助公众培养正确的理财意识,从群众基础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阎庆民表示,“从源头上提升投资者素质,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让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分红权、交易权等各项权利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和公平对待。”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核心的问题仍能让出在销售和投顾环节。“现有的销售返点机制以及规模至上机制,决定了公募机构利益无法与投资者利益达成一致。”上海一家公募机构运营人士指出,“这也是牛市中很多基金公司热衷发产品的原因,因为有利益驱使。”
在该人士看来,关键在于重塑一种机制,能够平衡投资者与基金公司两者的利益诉求。“需要建立一种机制,尽量确保让投资者的利益和基金公司的利益相一致,也就是让基金公司更多为投资者的利益考虑,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规模。”该运营人士表示。
在上述基金产品分析人士看来,一种理想的方式是完善当下的公募投顾市场。
“可以尝试让更多机构来加入投顾这个市场,让他们来为基金投资者服务,让他们引导、指导投资者来投资基金,进而促使多方共同受益。”上述基金产品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这个市场逐渐发展壮大,也会让基金行业更加健康。”
“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大力鼓励FOF基金的发展,并且从低收取管理费,并且提高传统权益基金的投资者适当性要求,让更多的资金去投FOF,用产品的方式让投资者享受更专业的基金投资服务。”上述产品分析人士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财通街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财通街联系。03-01 来源:未知
03-01 来源:未知
09-08 来源:未知
03-26 来源:未知
03-26 来源:未知
04-05 来源:凤凰财经
01-19 来源:未知
03-26 来源:未知
05-27 来源:未知
05-27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