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信息网7月28日讯 从去年开始,可以说进入到了北京现代的产品大年,第十代索纳塔、第七代伊兰特和途胜L相继上市,也代表着现代第三代技术平台i-GMP产品的全面换代。
去年10月25日,第七代伊兰特正式上市,重新回归“伊兰特”这个被消费者所熟悉的名字,也一度被认为是北京现代打一场翻身仗的关键。从销量数据看,第七代伊兰特也确实没让人失望: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超过6万辆,月均销量在万辆左右,伊兰特在全新换代后为这个家族打了一场成功的翻身仗。
第七代伊兰特有着不俗的成绩离不开历史积淀,而其背后的技术平台以及现代新战略下的制造路线也造就了这颗“新星”。
第三代平台i-GMP成打造重点
现代集团从2008年开始,开始进行平台化的设计和生产理念,并且在同年推出了第一代技术平台;2015年推出了第二代平台,主要设计特点是安全性能;2019年推出第三代平台i-GMP,并且在此基础上同时衍生出了开发中小型车的C平台、准中型的N平台,以及大型车的M平台。
第三代技术平台i-GMP总共有五大核心优势——设计更创新,碰撞更安全,能效更卓越,操控更运动,以及空间更宽敞。
以i-GMP平台车型之一的第七代伊兰特为例,不论外观或内饰设计上都充满着几何形体之美,采用了感性运动的设计风格,尤其是多条锋利的腰线和见棱见角的外形设计都非常具有未来感。锋利腰线设计的背后需要的是先进的冲压技术做支撑,这也展示了北京现代对于制造工艺有着充足的信心。
伊兰特的安全设计上,包含车身载荷的分散结构设计,除了常规的车头纵梁和副车架保证100%正面碰撞的优秀效果,纵梁上方还创新的增加了一根偏转纵梁,在小偏置碰撞时帮助车身“滑”过避障的全新设计方式。
能效上,基于i-GMP平台的动力总成大量采用 SmartStream 的设计理念,第七代伊兰特配备了两组动力系统,一个是1.5升结合CVT的节能组合,另一个是1.4 T加 7DCT的高效动力组合。
操控方面,i-GMP平台通过短前悬、长轴距、长后悬的设计对车身布局和动力总成布局进行优化,将车身重量配置优化,以提高车辆运动性能。
此外,现代还提及了HSMART+战略,在这一战略下,第七代伊兰特拥有同级最多23项ADAS配置的SmartSense智心合一安全系统、L2+智能辅助驾驶、第三代智能网联系统等。在人机互联方面,包含情景式的语音识别系统,以及车家互控、蓝牙钥匙。
产品背后制造的关键性
当然,基于自动化技术以及智能科技特点的背后,制造也是关键。对于第七代伊兰特来说,北京现代第三工厂即杨镇工厂,是其主要制造厂,同时也是北京现代智能工厂的代表。
按照官方介绍,该工厂主要是建设“人性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工厂,能够对产品制造全过程、成本、物流、安全、员工、时间、售后服务以及可持续性等要素进行智能化管理。
杨镇工厂于2012年8月23日投产,占地面积154万平方米,现有员工约2200人,目前主要生产伊兰特、胜达、新名图EV等车型。杨镇工厂整车年生产能力为45万台,发动机年产能30万台。当前产量每小时可生产68台整车车身,相当于不到一分钟就有一台完整的车身下线,这一数据在亚洲都处于领先水平。
杨镇工厂的制造主体主要在三大车间。冲压车间拥有S1、S2两条冲压线,运用制件自动化码件系统,自动化率达到100%,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保证新车质量。
而在焊接车间,也已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车身焊接自动化率达到了100%。车间内机器人的数量是员工数量的两倍(机器人461 台,员工218 人)。
在品质把控方面,车身车间的ACS 质量在线检测,可以直接在线检测白车身的精度,对于精度存在一些问题的部位可以及时进行修整,预防不良品的产出,确保白车身的质量。
总装车间则相对工人较多,主要是因为涵盖了工厂的一部分关键工位,如底盘合装工位以及内饰线等等。在总装车间内,会对整车关键部位的螺纹连接均用单轴或多轴电动螺栓拧紧机,拧紧力矩的数据会上传和储存,储存记录大概可以保持五到十年。
在最终的组装检测上,既有常规的四轮定位、制动、灯光检测,还有专业的试车跑道进行整车的路试检查。另外,还包括专门的PDI售前检查,从漆面质量、内饰划痕等进行全方位检查。北京现代杨镇工厂遵循着整车100%全检,100%检验合格才能出厂的原则。
对于北京现代来说,在迎来了自己产品大年的同时,也肩负着韩系品牌重回中国市场主流的艰巨任务。产品使我们能接触到最直观的“答案”,可以说伊兰特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而在产品背后,杨镇工厂也承担起制造的重任,无论是从硬件配置上还是从人性化的管理上都符合它应有的水准,而生产线上严谨的质量把控无疑会在终端产品上得到体现。
“技术现代”,也是之后北京现代将要极力在华强化的概念,也会将更多的自己呈现到消费者的眼前。